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达人 > 正文

鉴定新老瓷器的口诀

2024-04-01 19:34:36

好评回答

1、颜色发色深沉。

老东西无论青花和五彩(胶粘彩)、珐琅彩(油料彩玻璃白)、粉彩(油料彩玻璃白),经后天长期风化后,一般都显得深沉、干瘪。矿物原料特点是容易聚散,积墨处厚实,易结斑、吃胎,有浓淡层次变化。

2、看釉光。

油光,晶光,银光,宝光,光感柔和,表面发绿,鸭蛋清则对;贼光,火光,浮光,腊光,光感刺眼,表面过白净则不对。

老瓷表面干瘪,有棕眼和缩釉(官哥釉泡密,汝窑疏,宣德多棕眼),油脂感好,具有沧桑感,有些留有不规则毛毛纹,古老的还有钙化、翘皮、龟裂、脱釉、土咬、土沁(从外往里)、泡炸等等现象(元青花少开片)。

新瓷表面湿涩,无油脂感(有腊质感),无沧桑感,表面失透从里放出(釉里参有失透成分,不清透),毛毛纹带蜘蛛网状(靠细砂旋转打磨),表面肮脏失光(酸洗),过分磨损。

3、土质。

过去的土质,一般常见有香灰土、麻仓土、高岭土。宋汝窑用香灰土,元、明早中期用麻仓土(麻仓土嘉靖已少),明末、清代、民国及70年代前用高岭土。

4、工艺。

手工拉坯制胎,古代制作瓶罐一般分底、下半身、上半行身、瓶罐口等几部分制作,一般会在瓶罐身内部留下从下而上的母指旋胎痕迹(宣德前普遍)。

元代、明早期底有鸡心(永乐足墙外撇,凸底),底不施釉,沙底;明宣德后有部分底施釉;到明中期正德、嘉靖年,底留有跳刀痕,一直至康熙中后期结束。

康熙早期前少修内胎,康熙中后期后基本上见不到接胎痕迹,康熙早期有些底还留有麻布纹。明清瓷器底足基本上是泥鳅背或平削。

5、画工。

画工是重中之重,主要要注意人物神情、意境和线条,仿古老板一般请不起高水平画家。绘画以元青花水平最高,其次是清代的珐琅彩。

元青花的画工,笔墨功底好,运笔能力强,靠中锋行笔,如行云流水,强劲有力,绘画非常流畅,每笔都是一气呵成,中间少停顿!

现在的大师即使有此水平,出名的也没有几个愿意去仿的。他们的东西,卖价也很高的,不愁卖。即使有人愿意花高薪去请,费用也不低!

6、款式。

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多道教)。另外,我们看老瓷器,也要了解新瓷器仿古历史,以前人仿古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出于一种欣赏角度进行仿古,除了康熙为了忌讳和国民为了利益打前人的款外,一般不打前人的款;而现在人纯粹为了利益,有意为之。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