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三省是什么
2024-05-03 14:58:28
秦朝的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详解如下: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明宣宗后拥有票拟奏章的“票拟权”。
2、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维生素矿物质食物有哪
- 下一篇:做血糖检查餐后吃什么
猜你喜欢
-
worries怎么读
阅读量:95 -
二手婴儿衣服黄渍清洗
阅读量:28 -
做梦梦见自己杀人了
阅读量:14 -
梦见自己吃饭
阅读量:68 -
梦见拿刀砍人见血
阅读量:21 -
梦见和婆婆吵架吵得很凶
阅读量:63 -
一天需要摄入的热量
阅读量:27 -
梦到自己做手术
阅读量:66 -
新人初入职场应该注意的几大问题
阅读量:96 -
银鱼丝的做法大全
阅读量:54
-
阅读量:33
-
阅读量:57
-
阅读量:60
-
阅读量:60
-
阅读量:73
-
阅读量:27
-
阅读量:8
-
阅读量:47
-
阅读量:6
-
阅读量: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