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形成原因
2024-06-29 01:10:13
1、丹霞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它跟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流水作用的产物。但是丹霞地貌产生的基础是红色砂砾岩,属於第三纪沉积岩,这种岩石会产生特殊的垂直节理面,水流作用后不断切割垂直节理面,最後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峰林”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2、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以陡崖陡坡为特征,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就是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3、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4、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
5、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2022好听的男生个性网名精选
阅读量:54 -
什么样的网名吸引人?
阅读量:95 -
好听独特的qq网名
阅读量:91 -
离合的作用与操作方法
阅读量:47 -
意境孤独网名
阅读量:7 -
女生简单好听微信网名精选
阅读量:31 -
做梦总是梦到小孩子的意思
阅读量:41 -
做梦梦到撞邪的意思
阅读量:88 -
梦见认识的人被杀死了的意思
阅读量:9 -
qq最新个性伤感网名
阅读量:57
-
阅读量:66
-
阅读量:82
-
阅读量:90
-
阅读量:59
-
阅读量:52
-
阅读量:70
-
阅读量:63
-
阅读量:31
-
阅读量:73
-
阅读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