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小妙招
2024-07-14 07:27:54
1、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2、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3、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4、据修辞: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饺子的寓意和象征
- 下一篇:师从张旭的主人公是谁
猜你喜欢
-
红枣桂圆怎么煮
阅读量:13 -
怎么煮鱼汤才会是乳白色
阅读量:34 -
白酒汤圆怎么煮
阅读量:35 -
煮粥老是溢出来怎么办
阅读量:14 -
怎么判断鸡蛋是否煮熟
阅读量:9 -
章鱼怎么煮
阅读量:86 -
绿萝黄叶子是怎么回事
阅读量:52 -
怎么煮海带
阅读量:71 -
用养生壶怎么煮花茶
阅读量:52 -
怎么煮姜汤红糖水
阅读量:84
-
阅读量:30
-
阅读量:42
-
阅读量:52
-
阅读量:27
-
阅读量:18
-
阅读量:43
-
阅读量:26
-
阅读量:20
-
阅读量:5
-
阅读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