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端午是什么习俗
2024-07-29 20:42:09
1、躲端午,地方民俗,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此习俗于宋代或更早似已形成。
2、解释: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云:“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后随阴阳观念传入,“恶”又指盛阳,如《论衡》对“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解释:“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论衡》将五月“恶”的理解或归之于“太阳”以及阴阳术数中“盛阳”,惧畏仲夏五月“太阳”、“盛阳”。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以避免井毒的侵害。《嘉靖隆庆志》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3、相关: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仍在部分地方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节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据说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大主宰牧尘为什么被逐出灵路
- 下一篇:送神笔给马良的笔仙到底是谁
猜你喜欢
-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什么意思
阅读量:47 -
清明节作文600字作文
阅读量:65 -
奔向美好网名
阅读量:31 -
空气密度一般是多少
阅读量:67 -
盆栽绣球花怎么养
阅读量:50 -
空气凤梨怎么养比较好
阅读量:75 -
度分秒的换算?
阅读量:83 -
男生微单拍照技巧
阅读量:40 -
无防抖镜头使用技巧
阅读量:52 -
适合发朋友圈的干净短句
阅读量:69
-
阅读量:49
-
阅读量:68
-
阅读量:67
-
阅读量:30
-
阅读量:79
-
阅读量:96
-
阅读量:63
-
阅读量:21
-
阅读量:13
-
阅读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