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培训心得
2024-08-14 05:33:48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我县非遗保护力度;历时五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培训即将结束,虽然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接收到了许多新知识,对以后加快我县非遗保护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将几天来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坚定文化自信,阔步迈进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总书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繁荣中国文艺的目标。不仅标志着我国各项各业走进了新时代,更标志着我国文化领域迈进了全新的文化大繁荣的新时代。同时也为我们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正如王晨阳司长讲的一样“机遇与挑战共存”,作为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非遗保护的关键是传承,只有不断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遗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实现可持续的非遗保护。 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和一个街道社区的生活方式。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非遗的生命在生活。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把非遗项目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一起保护;避免非遗失去传承基因、环境和土壤。
2、聚力挖掘保护,踏上非遗传承发展的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而以生活为基础的传承理念就是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3、突出重点抓核心,开创我县非遗传承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说明我们发展非遗的的重点要与乡村振兴计划紧密结合。我县属于山区县,古称“房陵”,位于鄂西北十堰市东南部,介于神农架、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素有“千里房县”之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以“诗经文化”、“神农文化”、“忠孝文化”、“宫廷文化”等为主的特色地域文化。自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非常丰厚。从2006年开始,我县先后挖掘整理了1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名录,输入并上传省非遗数据库资源条目共365条。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保护项目;14项市级保护项目。1个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5个乡镇建立了“非遗”传习基地。尽管如此,我县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与兄弟县市还相差一段距离,离国家、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差更远。通过这次学习,回去以后,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抓住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我县非遗工作。
(1)秉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针对我县一批频临消亡的非遗项目以及非遗资源进行抢救、保护为主。
(2)聚力挖掘一批手工艺项目。虽然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告一段落,2018年,我们将开展征集传统手工艺作品和技艺,建立我县非遗资源库。
(3)精心策展非遗馆,将已经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以及作品分类布展,专门开设一个互动区域,同时展出一批精选的非遗资源。
(4)加大非遗工作者及传承人的培训力度。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非遗培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5)合理利用文化生态实验区,传承发展非遗项目。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利用,扩大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启文化扶贫的新路子。
4、非遗工作走进了新时代,任重而道远,学习开启了非遗知识的大门,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探索,才能创造性开展非遗传承发展。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非遗知识的学习和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永远在路上。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温客行救周子舒是哪一集
- 下一篇:关于甲骨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阅读量:35
-
阅读量:40
-
阅读量:58
-
阅读量:27
-
阅读量:57
-
阅读量:47
-
阅读量:31
-
阅读量:33
-
阅读量:54
-
阅读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