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2024-08-18 13:51:01
1、扎染起源说,目前有两种,一说是起源于秦汉时期(小编还没有查到出土实物);一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新疆阿斯塔纳第六区一号墓出土的织物看出,类似如今自贡扎染图案中的方胜。出土的织物扎染技术成熟,已用于妇女的服饰。
2、至唐代,中国的衣冠鼎盛朝代,人们格外关注配饰装配及面料图案的繁复,作为其中面料纹样贡献之一的唐代扎染,技艺精湛、品种丰富。
3、唐三彩、绘画、壁画以及诗歌词赋等艺术对扎染的记录和赞美之词,女诗人薛涛在她的《海棠溪》里写道:“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花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不吝辞藻。
4、在唐代流传于今的多幅卷轴画中,都能看到很多美丽的扎染服装。如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尤为出众。“捣练”是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捣洗煮过的熟绢,捣衣缝制多在秋季,此图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
5、画中妇女的下裳(chang)是典型的捆绑而成的大圆圈纹,上衣图案可能为先扎染,并在扎染留白处施以刺绣图案。
6、除此之外,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骑士等人物的衣着,也反映出了唐代高超的染缬艺术。
7、五代十国时期,扎染仍然沿袭唐代的繁盛。《陶谷清异录》中记录:“显德中创尊重缬,淡墨体,花深黄。二部郎陈昌达,好缘饰,家贫,货琴剑做缬帐一具。”一位活生生的对扎染帐子近乎癫狂的穷书生活灵活现呈现在我们眼前,古人对扎染的喜爱之情,超出我们的预想。
8、至宋代,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穿着扎染品的服饰,室内家具饰品等无处不见扎染艺术品。顾闳中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女子上衣和床围上的大圆点纹,是典型的扎染技艺。
9、物极必反。宋史《与服志》载天圣二年诏令:“在京土庶不得衣黑褐色地白花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色匹帛制造衣服,令开封府限十日断绝。”耗费工时和人力的扎染,在天圣二年,逐渐淡出面料纹样的舞台。
10、至元明清时期,只有局地的扎染有所发展,元代《碎金》一书中记载“坛缬、蜀缬、锦缬、撮缬、蚕儿缬”等花色品种。这其中,就有“蜀缬”,即蜀地扎染。由于蜀地扎染生产批量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得皇家赏识,因此有专门名目而载入史书。
11、从魏晋南北朝至元明清的历史长河中,扎染作为面料图案制作的方法之一,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衰落、局地保留的各个阶段,直至如今现存并较为出名的自贡扎染、云南扎染、南通扎染等的传统扎染技艺的流传,都为当代扎染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艺术实践环境,值得我们敬仰并珍惜。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甘油三酯高吃什么食物降得快
阅读量:74 -
适合胖子穿的6种汉服款式
阅读量:18 -
什么的衣裳
阅读量:93 -
元旦放假安排2022年放几天
阅读量:77 -
为什么月饼越来越贵了
阅读量:29 -
旅游景点卖什么
阅读量:24 -
什么叫私人影院
阅读量:52 -
月子餐大全及做法大全
阅读量:57 -
怎样莳养管理长寿花
阅读量:14 -
2022年运势生肖运势详解
阅读量:20
-
阅读量:90
-
阅读量:12
-
阅读量:17
-
阅读量:38
-
阅读量:35
-
阅读量:65
-
阅读量:87
-
阅读量:91
-
阅读量:36
-
阅读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