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的典故
2024-09-15 23:02:45
好评回答
1、当仁不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āng rén bù ràng,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自《论语·卫灵公》。
2、成语典故:“仁”,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究竟何谓‘仁’?”孔子回答说:“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即可。”子张又问:“怎样做到恭、宽、信、敏、惠呢?”孔子解释说:“没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狭窄叫宽;没有欺诈的心叫信;没有怠情的心叫敏;没有苛刻的心叫惠。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如果一个人承担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不可有半点的谦让之心。即使老师在面前,也不必同他谦让(当仁,不让于师)。”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9月22日是什么日子
阅读量:34 -
立冬吃什么好
阅读量:69 -
午餐吃什么最有营养
阅读量:62 -
早餐吃什么营养又减肥
阅读量:8 -
南京好玩的地方
阅读量:5 -
早餐吃什么最养胃
阅读量:78 -
大雪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阅读量:91 -
秋分吃什么食物
阅读量:62 -
吃什么丰胸最好
阅读量:81 -
pass什么意思
阅读量:91
猜你喜欢
-
阅读量:73
-
阅读量:86
-
阅读量:89
-
阅读量:31
-
阅读量:14
-
阅读量:29
-
阅读量:31
-
阅读量:92
-
阅读量:17
-
阅读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