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的手抄报大全
2024-09-27 14:18:34
1、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2、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
3、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4、“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当时已经出现“语文课程”的说法(《在母语课程的源流中重新审视课程的目标取向》),叶夏二人亦开始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如何长身高
阅读量:35 -
西洋参片哪些人不能喝
阅读量:81 -
南瓜如何做沙拉
阅读量:84 -
熬夜吃什么水果好
阅读量:13 -
怀孕不能吃什么水果
阅读量:61 -
怎么解决老房子的保温问题
阅读量:63 -
吃什么补气补血
阅读量:59 -
笔记本电脑如何处理垃圾文件
阅读量:75 -
被晒黑了怎么快速变白
阅读量:10 -
孕妇吃什么宝宝皮肤白
阅读量:30
-
阅读量:26
-
阅读量:5
-
阅读量:8
-
阅读量:81
-
阅读量:81
-
阅读量:93
-
阅读量:32
-
阅读量:52
-
阅读量:60
-
阅读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