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概括
2024-10-16 15:05:12
1、民本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他明确提出要“保民”,要“与民同乐”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1)养民:一要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必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徭役。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就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三要取民有制。他主张薄税轻敛,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他把这看作是富民之道,还骂那些自称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的所谓“良臣”是“民贼”。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他屡屡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3、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实现“王道”这一目标。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正因为孟子把实现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不以“王道”治国者,便都被他视为“罪人”,视为“独夫民贼”,遭到他的猛烈抨击。
4、性善
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首先,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性善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都有向善的能力。
其次,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并非后天形成的。
再次,“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
5、尽心知性
在孟子看来,“尽心知性”是成为“圣人”的一个必要途径。
“尽心”即指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
“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尽心”是前提条件。
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内省”、“养气”上下功夫,就可能实现“尽心知性”。
6、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明人伦。
强调:学习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和见解。
教育方法:“存养式”,即保持并发展人的善性。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饺子的蘸水如何做
阅读量:74 -
怎么解决竹子野蛮生长
阅读量:61 -
如何做苹果糯米糍
阅读量:55 -
种植冬小麦的步骤
阅读量:27 -
家里如何做瓦罐汤
阅读量:54 -
燕窝碎的泡发步骤
阅读量:63 -
豆腐皮如何做烧烤
阅读量:55 -
如何用微信开网店
阅读量:11 -
制作馄饨的做法步骤
阅读量:96 -
幼儿园元旦卡片手工制作步骤
阅读量:42
-
阅读量:30
-
阅读量:19
-
阅读量:75
-
阅读量:82
-
阅读量:50
-
阅读量:13
-
阅读量:40
-
阅读量:54
-
阅读量:92
-
阅读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