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竹影介绍
2024-11-15 22:43:51
1、《竹影》是现代艺术家、散文家丰子恺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全文叙事简洁明白,入情入理,同时成功地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方法,意境优美,十分富有情趣。《竹影》被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课文。
2、创作背景:此文写于1936年5月,发表于当月25日的《新少年》第一卷第10期上。
3、20世纪20—30年代,随着西洋艺术手法的流布,中国文人画家开始产生了明确的文化比较意识。因此,丰子恺作为散文家兼艺术家,在此期间写了大量的艺术随笔,深入浅出谈文论艺,其中《少年美术故事》系列一共24则,以一个中学生的视角,叙述了 生活周围发生的一些与美术有关的故事。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4、此文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描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揭示出“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的主旨。
5、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样的问题大概成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好玩好动的本性,接着就引入了正题:水门汀上的竹影,好像中国画一样潇洒斑驳,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桥边的老人主旨句
- 下一篇:河中石兽的主旨是什么
猜你喜欢
-
MPA考试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准备
阅读量:16 -
如何清洗生态绒衣服
阅读量:95 -
国三国四摩托车有什么区别
阅读量:32 -
如何清洗电路板上的油污
阅读量:30 -
托福考试后多长时间出成绩啊
阅读量:85 -
真皮座椅怎么清洗
阅读量:54 -
用白醋怎样清洗洗衣机
阅读量:85 -
三国英年早逝的名人有哪些
阅读量:51 -
提前多长时间到达面试地点最合适
阅读量:72 -
前置过滤器怎么拆下来清洗
阅读量:69
-
阅读量:60
-
阅读量:47
-
阅读量:63
-
阅读量:32
-
阅读量:5
-
阅读量:77
-
阅读量:85
-
阅读量:75
-
阅读量:27
-
阅读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