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2024-11-20 22:34:02
1、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2、御道两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增筑红墙,一直延伸到天安门外,与两道千步廊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
3、天安门城楼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明、清五百年间,国家有大庆典时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
4、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
5、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自此以后,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四五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以此为舞台在这里演出。
6、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前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广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和集会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国庆阅兵式均是国家领导人检阅仪仗队及游行队伍的场所。1961年,天安门城楼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在历次修缮中政府又重建了城楼上的木建筑、加厚城墙,才成了现在的样子。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燃烧意志什么角色攻击必中
- 下一篇:燃烧意志什么卡闪避最高
猜你喜欢
-
梦见宣纸什么意思
阅读量:88 -
梦见养牛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28 -
蓝莓树怎么种才好
阅读量:87 -
冬天的三个特点
阅读量:94 -
冬季做哪些运动最好
阅读量:32 -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阅读量:65 -
冬季水培富贵竹怎么养才能更旺盛
阅读量:94 -
冬桑叶的功效
阅读量:75 -
日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阅读量:62 -
新年祝酒词摘抄
阅读量:93
-
阅读量:59
-
阅读量:76
-
阅读量:10
-
阅读量:9
-
阅读量:63
-
阅读量:46
-
阅读量:20
-
阅读量:12
-
阅读量:18
-
阅读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