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特点
2024-12-07 10:20:02
黄梅戏的特点
1、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区别,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2、行当:角色行当的体制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3、服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以唐、宋、明时期为多,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4、妆容:妆容重眉眼,讲究晕染、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5、乐器: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确定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小叶丁香一年开几次花
- 下一篇:毕业祝福语
猜你喜欢
-
最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前十
阅读量:47 -
云南小吃排行榜
阅读量:26 -
云南有哪些特色美食
阅读量:64 -
北京人早餐吃什么
阅读量:83 -
河北美食排行榜
阅读量:80 -
云南特色小吃有哪些
阅读量:16 -
天津最好吃的美食街
阅读量:64 -
天津五大著名小吃街
阅读量:23 -
西安最好吃的羊肉泡馍在哪
阅读量:81 -
吉林老字号美食推荐
阅读量:70
-
阅读量:76
-
阅读量:67
-
阅读量:16
-
阅读量:48
-
阅读量:59
-
阅读量:7
-
阅读量:52
-
阅读量:92
-
阅读量:22
-
阅读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