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征辟制区别
2024-12-08 03:24:50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而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察举制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制主要是依靠中央的三公九卿、郡守、列侯以及地方上的高级官员,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当中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在道德、品行、才能方面符合当时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入朝为官。“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的办法,在秦代已有,但作为完整选士制度的“察举制”,则是在西汉时期才开始确立。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虽是“马上得天下”(靠打仗而夺天下)的,却深明不能以“马上治天下”(治国不能靠武力)的道理。所以高祖在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下诏求贤,辅佐帝业。
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前157年在位)在即位第二年就下诏,说:“天下治乱,在予(自己)一人,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这便是察举制度的开始。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又下诏,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这里说明当时不但有了考试(对策),而且还有等第区别,显示此时察举制度已趋成熟。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这正标志着察举制度的完备与正式确立。这时候,汉朝的统治者已从初期的与民休息、清静无为,转为积极进取,确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原则,并以法治绳之,达到了学术思想、政治体制、知识分子三位一体的结合,使中央集权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猜你喜欢
-
时令蔬菜汤的做法
阅读量:45 -
王者模拟战技巧有哪些
阅读量:40 -
山西沾片子怎么和面
阅读量:46 -
光绪10年是什么年
阅读量:34 -
梦见下面大牙掉两个是好还是坏
阅读量:33 -
榛子怎样炒能开口
阅读量:51 -
长期吃花生的好处和坏处
阅读量:87 -
法拍房的风险
阅读量:31 -
有冬季露天种植的辣椒吗
阅读量:23 -
大脚世界频道怎么加入
阅读量:74
-
阅读量:53
-
阅读量:33
-
阅读量:23
-
阅读量:43
-
阅读量:29
-
阅读量:19
-
阅读量:79
-
阅读量:26
-
阅读量:31
-
阅读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