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2024-12-08 15:50:19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习俗
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之季度,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名字的由来
端午,从字面的意思看,“端”字的本义是“正”,也有“初”的意思。“午”是十二地支之一,由于“五”与“午”同音,因此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就被叫做端午。五月五日这一天也就叫做“端午节”了。又因为“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又叫“重午”。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又叫做“端阳”。到了唐代,因为唐玄宗出生在八月五日,宋璟为讨好皇帝,避讳“五”字,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这个就是端午节名字的由来了。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洪水过后为什么有瘟疫
- 下一篇:关于读书刻苦的古言
猜你喜欢
-
家里有蟑螂怎么解决
阅读量:8 -
吃叶子的菜是哪些
阅读量:35 -
江西邻省有哪些
阅读量:76 -
长春都有什么区
阅读量:19 -
三亚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阅读量:43 -
蚕丝怎么抽丝剥茧
阅读量:37 -
论文选题怎么选
阅读量:71 -
花店怎么保存鲜花
阅读量:37 -
巧克力酱弄到衣服上怎么洗
阅读量:86 -
梅花鹿品种有哪些
阅读量:53
-
阅读量:73
-
阅读量:68
-
阅读量:18
-
阅读量:55
-
阅读量:90
-
阅读量:32
-
阅读量:60
-
阅读量:84
-
阅读量:61
-
阅读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