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八月的忧愁赏析
2024-12-08 18:18:25
《八月的忧愁》被认为是优美的田园诗,在平静的叙述中,表达了抒情主体对命运、生活的思考和难以言说的幽怨。。“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一句即透露了诗人的愁思之深:浪漫的理想与现实为什么竟有如此落差。在安静、幽美的田园风光背景下,潜藏着诗人深深地思考和难以解脱的愁绪。“水塘”、“鸭”,“高粱”等是传统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意象,意象组合构建了平静、寂寥的乡村生活场景。第三节,“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潜台词好像是“虽然八月……”似乎暗示了诗人个体对八月的某种不满和无奈。但诗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幽怨,而用一句“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表达一种时间煎熬下的貌似淡然而持久、幽深的无奈和难以解脱的焦虑。
《八月的忧愁》原文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林徽因是近代作家还是现代作家
- 下一篇:马致远汉宫秋赏析
猜你喜欢
-
家里有蟑螂怎么解决
阅读量:90 -
吃叶子的菜是哪些
阅读量:36 -
江西邻省有哪些
阅读量:37 -
长春都有什么区
阅读量:37 -
三亚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阅读量:28 -
蚕丝怎么抽丝剥茧
阅读量:25 -
论文选题怎么选
阅读量:40 -
花店怎么保存鲜花
阅读量:10 -
巧克力酱弄到衣服上怎么洗
阅读量:76 -
梅花鹿品种有哪些
阅读量:48
-
阅读量:82
-
阅读量:46
-
阅读量:76
-
阅读量:91
-
阅读量:14
-
阅读量:13
-
阅读量:36
-
阅读量:93
-
阅读量:91
-
阅读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