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的六尺巷故事
2024-12-08 18:40:15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化为和平。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时带的礼物。化干戈为玉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想见,而以兴戎。”
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其后邻人见状,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陌上桑罗敷的故事
- 下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猜你喜欢
-
家里有蟑螂怎么解决
阅读量:6 -
吃叶子的菜是哪些
阅读量:86 -
江西邻省有哪些
阅读量:11 -
长春都有什么区
阅读量:67 -
三亚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阅读量:84 -
蚕丝怎么抽丝剥茧
阅读量:73 -
论文选题怎么选
阅读量:89 -
花店怎么保存鲜花
阅读量:8 -
巧克力酱弄到衣服上怎么洗
阅读量:22 -
梅花鹿品种有哪些
阅读量:10
-
阅读量:76
-
阅读量:58
-
阅读量:59
-
阅读量:27
-
阅读量:53
-
阅读量:31
-
阅读量:64
-
阅读量:40
-
阅读量:85
-
阅读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