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里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024-12-08 18:58:28
孔子在论语里讲的第一句话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他自己的学说
时习:时常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将“时习”解释为“时常地复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乐:音lè,古音luò。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曰:说,说道。
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
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不:不是。
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自:从。
知:了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处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关于跑的成语
- 下一篇:论语十章里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猜你喜欢
-
最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前十
阅读量:18 -
云南小吃排行榜
阅读量:68 -
云南有哪些特色美食
阅读量:8 -
北京人早餐吃什么
阅读量:77 -
河北美食排行榜
阅读量:19 -
云南特色小吃有哪些
阅读量:44 -
天津最好吃的美食街
阅读量:53 -
天津五大著名小吃街
阅读量:95 -
西安最好吃的羊肉泡馍在哪
阅读量:95 -
吉林老字号美食推荐
阅读量:62
-
阅读量:65
-
阅读量:86
-
阅读量:9
-
阅读量:94
-
阅读量:5
-
阅读量:77
-
阅读量:49
-
阅读量:76
-
阅读量:29
-
阅读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