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2024-12-08 22:17:32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到明代。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马铃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种植和应用。马铃薯的种植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收入有积极影响,还对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去看看马铃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和马铃薯是怎么传入中国?
马铃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中国,在中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马铃薯块茎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可以说,马铃薯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马铃薯环境条件
1、温度: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马铃薯喜欢冷凉气候,块茎上芽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2℃-16℃,18℃-25℃时发芽迅速,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18℃,以不超过21℃为好,高于25℃时不利于块茎膨大。高温会使块茎停止生长。
2、水分: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
3、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小时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4、土壤: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
声明: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abc5566@foxmail.com。
- 上一篇:怎么挑选防辐射服
- 下一篇:马铃薯是土豆还是红薯
猜你喜欢
-
最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前十
阅读量:43 -
云南小吃排行榜
阅读量:67 -
云南有哪些特色美食
阅读量:61 -
北京人早餐吃什么
阅读量:7 -
河北美食排行榜
阅读量:92 -
云南特色小吃有哪些
阅读量:40 -
天津最好吃的美食街
阅读量:30 -
天津五大著名小吃街
阅读量:69 -
西安最好吃的羊肉泡馍在哪
阅读量:89 -
吉林老字号美食推荐
阅读量:21
-
阅读量:19
-
阅读量:75
-
阅读量:49
-
阅读量:91
-
阅读量:31
-
阅读量:14
-
阅读量:55
-
阅读量:81
-
阅读量:52
-
阅读量:10